安徽省桐城中学 陶郑宏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广大中学德育工作者及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下,我国中学德育工作成就斐然,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勿庸置疑,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中学德育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尤其是缺乏实效性。本文拟从哲学角度对上述问题作些扫描、透视,文中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仁予以指点斧正。
一、不分教育对象搞“一刀切”,缺乏针对性
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作为德育工作者,首先要对我们教育的对象其年龄阶段、生理、心理特征、所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个性特征要有一个透彻的了解。然后才能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方法手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这里我们不妨先看看孔子是如何教育学生的。
一次子路向孔子发问:“有一件事情,我马上干起来行吗?”孔子回答:“有你父亲、哥哥在那里,应和他们商量一下,怎么能听到就干起来呢?”当冉有问到同一个问题时,孔子马上回答:“你觉得该干就干起来吧。”另一个弟子公西华见孔子对同一个问题作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回答,感到迷惑不解,便向孔子提出疑问。孔子解释说:冉有做事缩手缩脚,所以我鼓励他马上去干。而子路胆量太大,做事不假思索,所以我抑制他。
孔子之所以能够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坚持因材施教,是因为他平时就注意观察学生,对每个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曾参迟钝,子张偏激,子路鲁莽,子渊好学,子贡通达……”而我所现在的老师恰恰缺乏这一点。据我所知,班主任老师因工作性质决定其与学生接触较多,对学生也比较了解,其他授课教师除了上课外与学生基本上没有接触,与家长很少照面。由于缺乏对学生了解,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只能是一句空话。于是,中学德育教育无的放矢、泛泛而谈等等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建议各科老师多多接触学生,如主动参加学生文体活动,课后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利用课余时间到学生家里走走,围绕某个中心议题搞一些调查,多看看有关青少年成长规律方面书籍等等,使我们的德育工作具有个性化、人性化色彩,富有创造性特征。
二、各方面缺少配合,没有整体性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我们在一切活动中都应该有全局观念、整体观念。中学德育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配合,需要运用多种手段、方法多管齐下,多角度切入。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的缺少、不到位都有可能影响整体教育效果。
学校这个因素暂且不说,就家庭与社会而言,问题确实不少。
有不少来自农村的学生父母均长年在外打工,家中只有爹爹、奶奶相伴,人们称之为“留守孩子”。这些孩子长时间缺少父母的关爱、教育,容易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从而影响其健康成长。
社会上网吧、不健康书籍、娱乐场所等对学校正常教育均产生或多或少的冲击。由于青少年尚缺少一定的是非鉴别能力,会受社会上“坏人”教唆而受骗上当。
为此,政府及社会各方面应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宽松的社会环境。如网吧经营要讲社会公德,要有最起码的行业自体意识,对于不讲职业道德的“无赖”吧,有关部门要坚决予以取缔。在外长年打工的父母也应安排一些时间与子女团聚,平时也可以书信或电话方式加深与子女的沟通、交流。烈士陵园、博物馆、革命历史遗迹应尽可能多地向青少年开放。
三、忽视量的积累,缺少渐进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量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的结果。这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无论是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德育“灌输”,还是行为上的养成教育,都有一个量的积累过程。
古人说得好:“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马加爵虽然是一个大学生,但是他的杀人事件对中学德育也颇有启发。
据报道,马加爵在中学时代就对人冷漠,自私、霸道,上大学后迷恋于打牌、上网和看黄色及武打录像,甚至还逃课,最后发展到连杀四人。试
- 上一篇:以动态的观念拓展中学德育的空间
- 下一篇:少年壮志当俭朴
Copyright © 2007-2019 安徽省桐城中学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556-6121503 地址:安徽省桐城市公园路10号
技术支持:桐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