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王可汝,出生成长于上海,系桐二代,她的爷爷曾就读于桐城中学。本文是八年前就读复旦二附中初中时回乡偶记,作者现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2016年秋将去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继续进修。
风景这边独好
走在这座与京师大学堂年代一样久远的校园中,顺着林荫茂密的不算宽敞的小道,漫步往前,豁然开朗。已被现代化设施覆盖的的桐城中学的一块角落,唯有一棵参天银杏,一座双层砖制小房。
银杏树据说是二百年前姚鼐先生亲自所植,赠其名同样曰“惜抱”;双层小砖房则是爷爷五十年前读书住过的宿舍。
刹时间,三个不同年代的画面重叠交错,我仿佛穿越古今,双眼如同高速相机,滚动着春夏秋冬、岁岁年年的风景。
尽美的校园并不是风景全部。从吴汝伦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手书“勉成国器”正门楼下的边门出校园,右拐就是小胡同。最古老的建筑物,青砖黛瓦,烟薰般的徽派外墙风格,配着起伏不平的石板路,一切显得沉默而稳重。春节刚过去三天,红色的喜联、偶见绿色的丧联时不时闯进我的视野,仿佛要我这个外乡人一并感受青砖房内主人的喜哀。
前进不到十分钟,路过左忠毅公祠。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却不设门票,但整个祠堂却保存相当完好;又行五六分钟,但不知不觉站在了“六尺巷”一头。窄得只容三个并排通过的小巷,包含了古人多少宽广的胸怀、高尚的品德。
七拐八拐的小巷尽头,自己俨然已经走到了护城河边。紫来桥上车来人往,依旧繁忙。龙眠河畔行人悠闲踏步,河中鸭子成群游乐……倚栏回望,青砖房依旧是青砖房,不曾变换。
家乡桐城是文化名城。但她所展现的文化气质却并不那么高不可攀,让人敬畏。即使今天的桐城已是一座商业发达的明星中小城市,她的空气里依然流动着传统的气息。是的,站在桐城任何地方的我,都不会感到一丝的沉重与压力,而是不自觉地融入桐城的树、砖房、历史与文化。无论是植在校园宿舍旁的珍贵银杏,还是被平凡地认作普通景观的文物场所,以及城市飞速进程中表现出的慢节奏生活,它们显得那样从容,极具生活味道,却比高高在上更加真实。
这里的风景独好,这里的风景吸引着无数的离乡人,在每年新春来到的季节里,回到这打破华丽外表、展现最自然最本色的地方。
- 上一篇:沧桑史海美余韵
- 下一篇:贾宝玉是人世间的“美玉”
皖公网安备 34088102000273号 | 皖ICP备17008546号-1
Copyright © 2007-2019 安徽省桐城中学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556-6121503 地址:安徽省桐城市公园路10号
技术支持:桐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