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校友风采>>校友动态

Nature | 段路明研究组首次实现基于数百离子量子比特的量子模拟计算

作者: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    发表时间:2024-05-31    浏览次数:2693  次

- Nature - 

科研成果速览

640.webp.png

段路明院士(右一)指导学生实验

        清华大学段路明研究组近日在量子模拟计算领域取得重要突破,首次实现512离子二维阵列的稳定囚禁冷却以及300离子量子比特的量子模拟计算。该工作实现了国际上最大规模具有单比特分辨率的多离子量子模拟计算,将原来的离子量子比特数国际纪录(61离子)往前推进了一大步,并首次实现基于二维离子阵列的大规模量子模拟。

640.webp (1).png

        该成果研究论文A Site-resolved Two-Dimensional Quantum Simulator with Hundreds of Trapped Ions 近日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 Nature(《自然》),并被《自然》审稿人称为量子模拟领域的 “巨大进步”,“值得关注的里程碑”(“The quantum simulation results are a dramatic advance over 1D geometries where the largest ion number was 61”;“This work is, to my knowledge, the largest quantum simulation or computation performed to date in a trapped ion system. This is a milestone to be recognized” )。交叉信息院院长姚期智院士赞叹,这项工作是巨大的成就,它打开了量子计算的高维新纪元!

科研成果概要

        离子阱系统被认为是最有希望实现大规模量子模拟和量子计算的物理系统之一。多个实验验证了离子量子比特的高精密相干操控,该系统的规模化被认为是主要挑战。此前研究人员在Paul Trap(保罗型离子阱)中实现了最多61个离子一维阵列的量子模拟。虽然基于Penning Trap(彭宁型离子阱)可实现更大规模约两百离子的量子模拟,但因缺乏单比特分辨探测能力而难以提取量子比特空间关联等重要信息,无法用于量子计算和精密的量子模拟。

图1 实验获得512离子二维阵列图像与典型300离子单点分辨测量结果

        本工作中,段路明团队研究人员利用低温一体化离子阱技术和二维离子阵列方案,大规模扩展离子量子比特数并提高离子阵列稳定性,首次实现512离子的稳定囚禁和边带冷却,并首次对300离子实现可单比特分辨的量子态测量。

图2 典型300离子长程横场伊辛模型量子模拟计算结果

        研究人员进而利用300个离子量子比特实现可调耦合的长程横场伊辛模型的量子模拟计算。一方面,研究人员通过准绝热演化制备阻挫伊辛模型的基态,测量其量子比特空间关联,从而获取离子的集体振动模式信息,并与理论结果对比验证;另一方面,研究人员对该模型的动力学演化进行量子模拟计算,并对末态分布进行量子采样,通过粗粒化分析验证其给出非平庸的概率分布,超越经典计算机的直接模拟能力。该实验系统为进一步研究多体非平衡态量子动力学这一重要难题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7459-0

论文作者

640.webp (6).png

段路明研究组合影

        该论文第一作者为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2020级博士生郭世安,通讯作者为交叉信息研究院段路明教授。其他作者包括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吴宇恺,博士生叶京、张霖、王也、严若宇、易雨瑾、许煜麟、侯云瀚,博士后许钰梓、张弛,助理研究员祁宾祥,副研究员周子超、何丽,以及华翊量子公司成员连文倩、姚睿、李博文、郭伟轩。该研究得到了科技创新2030 —“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重大项目(2021ZD0301601,2021ZD0301605)、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教育部、清华大学笃实专项和启动经费的资助与支持。


        校友简介:

        段路明,男,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1972年8月出生于安徽桐城市 ,物理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清华大学基础科学讲席教授、姚期智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段路明1990年从安徽省桐城中学毕业;先后于1994年、1996年、1998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别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段路明自1994年读研阶段开始便一直从事量子信息领域的研究,是该方向的世界领军科学家之一。段路明等提出的DLCZ(Duan-Lukin-Cirac-Zoller)量子中继方案和Duan-Kimble光量子计算方案,为实现可扩展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奠定了基础。他提出的通过网络互联进行规模化离子量子计算的方案,成为领域内的一个主流方向,并受邀在权威期刊《现代物理评论》撰写此方向的综述。段路明等提出的量子纠缠判据,被国际同行称为DGCZ(Duan-Giedke-Cirac-Zoller)判据,在量子信息领域大量应用并被美国院士专家编入量子专著。


        (转载自:https://mp.weixin.qq.com/s/sLXWYZEayXPdjhW-uwqV4A

皖公网安备 34088102000273号     |     皖ICP备17008546号-1

Copyright © 2007-2019   安徽省桐城中学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556-6121503   地址:安徽省桐城市公园路10号

技术支持:桐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