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日上午,安徽省桐城中学市级课题“基于模型认知探究高中化学核心概念建构的路径”中期评估报告会在教研楼103会议室隆重举行,会议由课题组组长王华和何达远主持,桐城教研室胡艳丽主任及所有课题组成员到会参与评估研讨。主要内容是回顾本课题研究经历,展示阶段性成果,提出不足之处以及后续安排。
一、研究经历
自 2024 年 10 月 11 日课题立项后,我们开始利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及多年教学经验,集中梳理高中化学的核心概念,并分门别类进行了总结归纳。由于核心内容过于繁多,最后选择了三类核心概念——第一类为认识常见无机物,集中在必修:第1、2、3、5、8章;第二类为认识常见有机物,集中在必修第7、8章;第三类为认识元素周期表及微粒,集中在必修第4章。该三类核心概念主要集中在高一必修内容,但贯穿了整个高中化学,是重点也是难点。按照课本要求,我们建立了三类核心概念的认知模型,按照课题成员年级分布,分组设计教学设计和调查问卷,并付诸于教学实践。通过课堂反馈和课后反馈建立评价。
二、阶段成果
在这过去的一年里,我们课题组成员尽心尽力为课题服务:
1.完成前期核心概念梳理,并建立核心概念资料库。
2.完成三类常见核心概念认知模型的建立,从理论模型和实物模型入手:第一类建立了宏观物质——微观离子——价态分析——实验应用这一认知模型,帮助学生建立认识陌生无机物的能力;第二类建立了分析常见有机物表征——分析常见有机物结构——分析常见有机物性质——分析陌生有机物这一认知模型,帮助学生建立认识陌生有机物的能力;第三类建立了元素周期表及微粒的实物模型,从实物出发分析表结构——表内涵——表应用,帮助学生建立认识实物模型能力。
3.完成常见核心概念认知模型的教学设计和调查问卷,积极参加比赛。
4.完成相关教育论文的撰写,并积极参与论文评比和发表。
我们课题组也在多个方面取得成果,多位成员获论文评选获奖和发表,有成员老师创新实验获得奖项。
三、不足之处
在课题实践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以前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如核心概念过多,不同的教学模式会有不同的模型认知等等,但主要还是有以下几点困难:
1.教学实践时间跨度大,建立认知模型简单,但验证模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需要时间,学完整个常见无机物需要四五个月,而且还跨学期。
2.评价体系不完整,例如第一类常见无机物模型教学以后,上课讲的很直白,题目中陌生的无机物仍然有难以分析之处,就是难以准确衡量学生的掌握情况。需要开发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工具和方法。
3.理论和实践结合困难,这应该是很多课题的共性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有效结合理论框架与具体教学实践仍是一个挑战。
四、后续安排
即使在实践中我们课题组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我们仍然不会放弃,仍然会兢兢业业完成自己的课题工作,有一份力出一份力,有一分光发一分光。在后续工作中,我们仍然会继续学习理论知识,丰富课题组成员认知,实践中建构更优化的模型,探索更佳教学途径,摸索更好的评价体系,建立更合理的习题库。
此次课题中期评估活动的成功举行,使课题组成员对研究的课题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更加明晰课题实施的意义和操作方法。相信在全体课题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本课题的后期的研究一定会卓有成效,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
(审稿人:陈远柱 审核人:周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