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公告>>校园新闻

为学无际,求是日新​——2024年北京大学前沿研修感悟

作者:张义    发表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2172  次

       感谢学校的推荐,非常有幸在盛夏时节走进北京大学,参加2024年由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牵头,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联合举办的北京大学全国中学骨干教师综合教育能力提升博雅讲堂。

640.webp.jpg

       北京大学继续教育部对于本次活动非常重视,精心安排了课程,授课教师很多都是国宝级的大师,整个师资团队可以称得上是豪华阵容。

2.webp.jpg

3.webp.jpg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智能化时代,我们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多样,单一学科知识难以满足复杂问题的解决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迫在眉睫,交叉学科的重要性也就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非常荣幸能够参加到北京大学主办的前沿与交叉研修班。在此次的培训中,我聆听到了来自院士、教授、研究员的课堂,涵盖了物理学、生物学化学、医学、神经学、环境工程生物物理、材料学等方面,最强的师资,交叉融合,收获颇丰。

丰富知识储备

       王恩哥院士(原北京大学校长)的《物理与人类未来》,王院士用最易懂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物理学的发展和研究的问题,深入浅出分析了物理学“大道至简”,一切物质存在的宇宙和万物融入一起,从简到复的发展规律,它的结果就是自然界的复杂性。作为一名生物学教师,很多物理专业内容我并不是很了解,但王院士在课堂上与我们真诚的交流,课后给每位学员签名时的儒雅和谦逊,都让我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

4.webp.jpg

       黄学军院士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新时代》,让我了解到国际上公认的“北京方案”是白血病一线治疗方案,白血病“供者匮乏”这一困扰全世界的关键临床问题,而黄教授的团队另辟蹊径通过改变T细胞功能解决,让“人人都有移植供者”成为可能。黄院士的讲座我们听得热血沸腾。

5.webp.jpg

陈良怡教授的《活细胞超分辨率成像:多学科交叉解决生物医学重要问题》

       陈教授的课堂完美诠释了学科交叉对于问题解决的重要性。在陈教授的课堂上,我们除了了解到了活细胞超微成像之外,我更感受到了陈教授的严谨和认真。

6.webp.jpg

       梅赐琪教授《通识教育为什么以及怎么做》的报告,向我们传递“古今贯通、中西融汇、文理渗透”的通识教育。北大元培学院提出“加强基础,淡化专业”。通识教育短期无用,长期有用。因不追求“通识专业”,才会追求“不确定性”,也就在“不完备”下有了探索创新能力。

7.webp.jpg

       刘忠范院士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石墨烯新材料,以及该产业的发展史。刘院士的团队对石墨烯研究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更是能够转化为产业,打造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新范式,让我们深受震撼。

8.webp.jpg

       饶毅教授跟我们分享了生物学的核心与交叉,让我们了解到了生物学科的发展情况和交叉领域的样态。饶教授用最风趣幽默并充感染力的语言,向我们阐释了交叉学科的必要性,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意义。

9.webp.jpg

       罗述金教授让我们了解到进化是树而不是阶梯,没有所谓的高等和低等。她用易懂的语言向我们解释了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10.webp.jpg

       梁希同研究员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带我们了解了章鱼和乌贼的行为,以及它们在仿生智能上的应用。

11.webp.jpg

       朱彤院士的报告是《关爱地球环境、保护人类健康》,他说到地球是已知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人类的健康受地球环境诸多因素的印影响,人类活动污染环境的同时也在危害人体健康。朱院士向我们介绍了他带领的团队深入珠穆朗玛峰考察极地环境,拍摄的画面让我们领略到珠峰的震撼。

12.webp.jpg

充实内心世界

       课上有位老师问王恩哥教授:“为什么在朋友劝你改行生命科学的时候,你却坚持走在物理研究的道路上?”王教授谦逊地回答“没改行生命科学是因为生物学非常复杂,它不像物理,我可以在研究上找到确定的答案。”。王教授介绍在研究过程中,很多朋友们劝他留在国外,但他依旧坚持回国,坚守在物理基础事业的探索上,我感受到了一名院士的社会担当和家国情怀。

13.webp.jpg

       在授课中很多教授都说到:或许现在还没能实现,但我们的最终目标就是希望能够为人类健康作出一点贡献,亦或是希望通过我们团队的努力,能够让中国在这个领域上有所突破等等。在教授们的话语中,我深切感受到了他们的坚定。身为一名教师,我希望我也能像各位教授们一样,坚守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探索。

与同行深度对话

       本次研修中,北大还组织了我们参观北大附中。在附中下沉会议室,我们听了两场精彩的报告。秦蕾副校长首先向我们介绍了学校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和探索,每一个学科的案例都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切实走在改革的前列。本次分享也让我们学习到了很多北大附中教师们对于课改的理解和做法。此外,在数字化转型探索与实践中,我再次感到来自优秀学校的冲击:在学校中设立不同的学院,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自由选择学院,完善的考核制度和课程管理模式让我耳目一新。这也让我再次理解北大附中的课改的理念:培养同学们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14.webp.jpg

       本次博雅讲堂还为我们搭建了交流平台。研修的老师们就“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展开研讨。在本次研讨中,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老师们交流彼此的想法、分享彼此的做法,激发了我们对与教育的思考和热情。我发现,在不同的学校背景和教学模式下,我们相互学习和成长,共同探讨。这样的交流使我开拓了见识,提高了自信心,同时也看到了不足,终将在以后得教学管理中贯彻北京大学仰望星空,踏踏实实做事的风格。

关键核心技术

       在参观实验室时,我们看到了很多精密的仪器。一台电子显微镜的造价之高令人咋舌,但有些仪器目前还只从国外进口,属于“卡脖子”技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仪器及其一些核心技术的突破指日可待。

15.webp.jpg

16.webp.jpg

       虽然只有五天的学习交流,每一天都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每一课都是心灵的触动。从专家教授那里,我们汲取的不仅是学科前沿的信息,更是科学方法的渗透和科学精神的感染,从而使我们对教育事业有着更深的理解与热爱。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收获,继续前行,在三尺讲台上书写更加精彩的人生篇章。

17.webp.jpg

(图文:张义  编辑:周小汉)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汉哥学生物   网址:https://mp.weixin.qq.com/s/hpXaAPpKnrKLaDTio5iVYg 

皖公网安备 34088102000273号     |     皖ICP备17008546号-1

Copyright © 2007-2019   安徽省桐城中学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556-6121503   地址:安徽省桐城市公园路10号

技术支持:桐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