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汝纶
(1840-1903年)
同治三年(1864)中举人,翌年中进士,授内阁中书。先后入佐曾国藩、李鸿章幕府,号为“曾门四弟子”之一。后任深州、冀州知州。“其治以教育为先”,以致“民忘其吏,推为大师”。光绪十五年(1889),吴汝纶辞官任保定莲池书院山长,长达13年之久。期间,极力打造学术空气,使之成为北方学术重镇,并开始引入西学,改革传统科举教育。
光绪二十八年(1902),吴汝纶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受派赴日本考察学制,对日本教育理论、制度、设施和施教方法详加考览,尽录所得,编成《东游丛录》。
同年秋,吴汝纶回国,先行回乡省亲,假此期间,筹建桐城学堂。吴汝纶亲任堂长,拟定学堂开办文案,谒走操劳,至年底学堂即告成立。翌年正月十二,因感风寒邃卒。
吴汝纶长于文学,工于经史,著有《<易>说》《<尚书>故》《<夏小正>私笺》《文集》《诗集》《尺牍》《深州风土记》《东游丛录》。
◆楹联作品书法比赛◆
勉成国器
后十百年人才奋兴胚胎于此
合东西国学问精粹陶冶而成
为纪念吴汝纶先生逝世一百二十周年,吴汝纶楹联作品书法比赛于11月25日在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一楼大厅举行,此次活动由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桐城师专举办,由桐城派研究中心、图文信息中心及我校承办。
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副秘书长、桐城市政协副主席汪艾东,桐城师专党委委员、宣传部长伍建强,我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方钊莹参加活动并致辞。来自桐城师专及我校的40多名同学参加比赛。
汪艾东指出,这次书法比赛既是对吴汝纶先生逝世一百二十周年的缅怀和纪念,更是对桐城文化昂扬向上精神的致敬和弘扬,参赛的同学务必认真体会吴汝纶先生楹联的内涵,奋力传承,再谱新篇。
伍建强代表桐城师专对参加活动的各位领导、评委和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并指明,吴汝纶先生是桐城派后期重要学者,是桐城近代教育的先驱,纪念先生逝世一百二十周年具有重要的意义。
方钊莹提出,传统书法和桐城派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书法谱写桐城派,以桐城派彰显书法,两种优秀文化相互交融,必将激荡出传统文化新的的光辉。
秋色宜人,翰墨飘香。四十位同学现场挥墨泼毫,大展才艺。评委经仔细评审,当场宣布比赛结果。我校多位同学获奖,其中叶飞老师指导的桂京萍、张若水两位同学荣获一等奖。
此次大赛不仅是一次有意义的文化交流,更是我校师生对吴汝纶先生创校之功的缅怀和感激。
(部分优秀作品合集)
◆诵读、征文比赛◆
冬至怀吴公 奋发待我辈
12月21日,冬至前一天,为纪念吴汝纶先生逝世一百二十周年,宣传桐城派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校间文化交流,由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主办,桐城派研究中心和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处承办,桐城中学参与共同举办纪念吴汝纶活动。出席活动的领导有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王子龙,桐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江学潮,我校党委书记、校长曹向东,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方钊莹,以及部分教师代表。
“吴汝纶经典作品吟诵”比赛暨“我心中的吴汝纶”征文比赛颁奖活动在主办场地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音乐厅召开。活动一为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校学生朗诵吴汝纶先生的经典作品,感受先生作品的情感和精神,表达后辈对吴汝纶先生的敬仰之情!活动二为“我心中的吴汝纶”主题征文比赛获奖者颁奖。此次征文比赛共收到两所学校学生参赛作品160多篇,我校学生积极参与,共有十六名学生获得征文比赛奖项。其中高二(1)班陈翔获得一等奖,高一(1)班李心悦和高二(1)班的陆凯涛、张思露获得二等奖等。
“吴汝纶经典作品吟诵”比赛精彩纷呈,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参赛的学生用深情诵读吴汝纶的经典作品《百字铭》《天演论序》等,表达了后辈对前辈的缅怀和崇敬之情。一篇篇情感真挚的征文作品,饱含着两校学子对吴汝纶先生为学为人为师的景崇之情。吴汝纶先生出身贫寒,勤奋好学,著作等身,影响深远;他满怀桑梓深情,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时间已过一百二十年,从桐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和桐城中学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杰出的学生,皆得益于吴公兴办教育的功劳。冬至将至,学生们用声音和文字表达对先师吴公的深切追思;先生的精神永垂不朽,熏陶一代代桐城学子,勉成国器,成就自己,反哺社会。
下午15:00,纪念吴汝纶先生逝世一百二十周年的作品吟诵和颁奖活动圆满结束。
◆专题讲座◆
中国近代文明的开导者
——吴汝纶
为纪念吴汝纶先生逝世一百二十周年,我校工会主席汪文涛于12月9日开展了以“中国现代文明的开导者——吴汝纶”为题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教务处主任陈远柱主持,吸引了我校众多师生前来聆听。
讲座伊始,汪文涛为我们介绍了此次讲座标题的由来。在中华文明受到巨大冲击时,一些旧知识分子茫然无措,而吴汝纶先生以开阔的胸襟迎接新文明的到来,提出了众多切实可行的措施,被郭立志先生誉为“当代之大师,文明之先导”。
汪文涛从桐城文化的熏陶、经世致用的思想抱负、文明意识的觉醒、徜徉学术的光辉中、教育思想的变革与探索这五个方面带我们一步步走进吴汝纶先生的生命世界。吴汝纶先生作为科举制度的受益者,在了解民情、国情,洞察时势后,毅然选择辞官弃爵,为教育事业献出了自己毕生精力。吴汝纶先生心系国家,积极推进新学,反对科举取士,推进国家教育制度变革,创建桐城中学聚集了吴汝纶先生深沉的教育情怀,“勉成国器”的校训更是体现了吴汝纶先生超越时代、放眼世界的思想精髓。
汪文涛饱含激情、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得在场师生获益匪浅。我校会继续秉持“勉成国器”校训,不负吴汝纶先生期待,团结进取,拼搏奋进,再创教育辉煌。
◆拜谒先生公墓◆
追思先贤 感怀终生
12月3日,校党委书记、校长曹向东,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周治、方钊莹,二级机构负责同志一行赴枞阳县义津镇拜谒我校创始人吴汝纶先生墓。一行人怀着崇敬心情在先生墓前敬献花篮、深深鞠躬,对墓冢上的枯叶、杂草进行了清扫。
墓冢为水泥砖石铺就,冢后立碑,墓前有三道拜台,总约占地半亩。墓冢为合葬墓,坐北朝南,右冢安葬吴汝纶和其兄吴肫甫,左冢安葬汪夫人和欧夫人。吴汝纶先生墓碑碑文为:“清故晋赠资政大夫诰授中宪大夫五品卿衔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吴公挚甫府君之墓”。墓冢左右两侧分别立有1988年枞阳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碑、1998年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碑。
吴汝纶先生是晚清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是桐城派后期非常重要的一位作家,一生著作等身,影响深远。吴汝纶先生是我国近代教育的探路者、先行者,“莲池创新、东西合璧”,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新篇章。先生创办的安徽省第一所新式学堂——桐城学堂,历经百年芳华,依旧熠熠生辉。“勉成国器”的谆谆教诲穿越时空,激励一代又一代桐中学子自强不息、追求卓越。
先生一生志存高远,胸怀民族大义,呕心沥血、上下求索,致力教育救国,兴邦济世的家国情怀令人敬仰。先生一生不畏旧制,睁眼看世界,提倡“西学”、变革求新、开放包容的思想格局令人钦佩。先生一生笃行实干,积极倡导“非有实在本领,不足与外人相抵”,致力培养经世之才,“吾辈此次办学堂,有进无退,人不善换人,法不善换法,决无止息之期”的坚韧品质令人动容。
去年是我校建校120周年,在粤港澳大湾区校友的支持下,学校将先生参与设计的半山阁重新修葺、改造,布展成“吴汝纶纪念馆”。展馆内悬挂着先生为桐城学堂撰写的“后百十年人才奋兴胚胎于此,合东西国学问精粹陶冶而成”楹联和“勉成国器”的匾额,表达了先生对通过新式教育培养经世致用人才的厚望,也是驱动桐城中学奋发有为、历久弥新的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