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教育教研>>文学园地

“绝对”遐想

作者:高峻(桐中1985届校友)    发表时间:2022-03-20    浏览次数:5370  次

       学校桐溪塥旁,矗立着一座钟楼,钟楼右侧有一堵长5.2米、高2.1米的墙垣,灰麻色大理石墙面上,镌刻着一幅金色的对联:“桐中敲銅鐘童男童女同上學”,这就是“百年绝对”的上联题句。令人遗憾的是,近百年来,尚未有佳配的下联对句。每次回到母校,我都徜徉在钟楼下,伫立在联墙前,久久不愿离去。

       不愿离去,是因为联句激发我无尽的怀想。我沉浸在联句所描述的生动场景中:母校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即首开男女同校同班之先河,古色古香的校园里,绿树成荫,钟声悠扬,童男童女们手拉手,肩并肩,背着书包上学堂,一同接受新式教育,他们铭记吴先生“勉成国器”之校训,勤勉学习,努力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从旧时情境中回过神来,我又玩味于联句新颖质朴的文字中,她别出心裁,争奇斗巧,读来清新淡雅,朗朗上口。更惊叹于它妙用了谐音、拈连、拆字等多种修辞手法,暗含金木水火土的字行变化,将汉语文字象形写意、音声流转的奥妙用到极致。如:桐、銅、童、同四字同音,中、鐘二字同音;桐、銅、同为拆字,鐘、童为拆字;童男、童女为拈连。整个上联,令人啧啧称奇,拍案叫绝,字里行间无不闪烁着先辈们智慧的光芒。

       不愿离去,是因为联句勾起我深情的回忆。让我不由自主忆及当年上学时八五(五)班的恩师们:语文老师杨怀志,素以严谨著称,他满腹经纶,才华横溢,教学之余,还从事创作,当时已公开发表《粉笔盒》、《老马识途》等多部文学作品,正在撰写《左光斗与阮大铖》,我也有幸参与了手稿的誊写。

       数学老师陈维谐,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当时已经退休,由于教学经验丰富,又被学校返聘,尽管年事已高,但仍尽职尽责,能把复杂的几何函数,讲解得通俗易懂,通过抽丝剥茧,让我们知其所以然。

       英语老师胡新民,个子不高,但中气很足,释疑解惑,不厌其烦,喜欢哈哈哈大笑。第一次见到胡老师,是在82年中考考场上,他负责监考,还对试卷中一个英语单词进行了勘误。

       政治老师卢声频,站如松,声如钟,讲课的逻辑性很强,把枯燥乏味的政治课讲得妙趣横生,可谓绘声绘色,一气呵成,增强了我们的学习兴趣。

       历史老师徐承才,瘦高个儿,刚从石河高中调来,总是胳膊夹着书走进教室,放下书就直接开讲,从不打开教材,上下五千年,尽在他心中,教导我们不要死记硬背,要善于把历史事件串起来。

       地理老师陈万灵,兼任班主任,络腮胡子,操着浓重的皖北口音。陈老师责任心强,不仅要把地理教好,还起早贪黑,为班级倾注了大量心血,既操心我们的学习,又关心我们的生活;既要提高班级整体成绩,又争取不让一人落伍掉队……

2022032001.png

       梅花香自苦寒来,全班34人,考取33人,升学率高达97%,创造了新的辉煌。如今,同学们已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已是母校领导的周同学,就是其中之一。作为曾经的班长,我为同学们骄傲!更感师恩难忘!“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他们是那样的可亲、可敬、可爱!是他们,鼓起了我们直面困难的勇气,坚定了我们走向未来的信心,他们为人师表、乐于奉献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前行。

       不愿离去,是因为联句引发我长久的思考。面对百年绝对,我几次陷入沉思,试图对出下联,但均以失败告终。此次百廿校庆,再次搜肠刮肚,苦思冥想,作出如下拙对:

       桐中敲銅鐘童男童女同上學

       曙竹曳薯燭蜀山蜀水署歸耕

2022032002.png

       薯红色的烛光,透过窗户,映照在随风摇曳的晨竹上。古代文人,多强调“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见对“岁寒三友”之一竹子的偏爱,北宋文坛领袖苏轼,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此情此景表明,主人秉烛夜读,已至东方泛白。日耕夜读的良好习惯,印证了桐城“穷不丢书”的优良传统,呈现出“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的盛况。崇文尚学的氛围,造就了以方戴刘姚为代表的桐城文派,以此为体裁的纪录片业已开机,即将搬上银屏。

       龙眠的山山水水,犹如巴蜀的山山水水(或以巴蜀山水代指龙眠山水),适宜署理桐城游子在迟暮之年或事业有成后,归来躬耕,采笋东门外,悠然见龙眠。“蜀山蜀水”,典出释行海《杜宇》诗:蜀水蜀山归路迷,烟林春晚草萋萋。“归耕”一词,引用了陆游曾在杜甫草堂附近开辟菜园,躬耕于浣花溪畔的典故,其《躬耕》诗云:莫笑躬耕老蜀山,也胜菜把仰园官。

       桐城历代名人大家,归耕归隐者不在少数。如宋代画家李公麟,告老还乡后,居龙眠山,一生勤奋,作画无数。清代张英张廷玉父子,位极人臣,古稀之年均辞官还乡,筑居龙眠……我深知,上述释义,或许牵强,拼凑而成的下联,未免拙劣。但心系母校是真,重在参与,也了却了我的一个心愿。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母校将举行建校120周年庆典。届时,各届校友将重返故园,欢聚一堂。值此百廿校庆之际,聊赋新词一首,调寄《桂枝香》,以示庆贺,以表感恩:


桂枝香·賀母校桐城中学百廿校慶

       金风送馥,恰百廿春秋,顿起虔肃。犹记亭题后乐,杂花如簇。半山阁上楹联趣,合东西、钟楼还矗。勉成国器,最思挚甫,片言难足。

       忆往昔、芳华竞逐。叹岁月无痕,校训承续。银杏飘黄,似在漫嗟荣辱。青葱已付桐溪塥,盼东君、染红扶绿。旧联难对,此情何寄,且填香曲。

2022032003.png


作者简介:高峻,桐城中学1985届毕业生,现供职于中央金融单位。


文章转载自:https://mp.weixin.qq.com/s/Dk9HexxeYynViABHb7brlw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皖公网安备 34088102000273号     |     皖ICP备17008546号-1

Copyright © 2007-2019   安徽省桐城中学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556-6121503   地址:安徽省桐城市公园路10号

技术支持:桐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