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笔者通过解读
			2009年《安徽省考试说明》和分析近几年高考中的实验题,归纳了实验设计题的常考方向,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出了相应的应考策略。
			
				
	关键词:
			
				
	实验与探究能力、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专题复习
			
				
	
		
		
			  
		在高考理科综合考试中,实验占居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突出“实验与探究能力”这条主线,全面地考查了考生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其分值比例逐年上升。“得实验者得理综”,因此,注重复习实验,讲解实验题的解题方法与题型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在高考复习的全过程中,都应该充分重视生物学的实验。
			
				
		1
		.考试大纲中“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解读。
			
				
	考试大纲对生物学科的实验,提出了专项能力要求——“实验与探究能力”,并且细化为四个层次。
			
				
		1.1 
		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
			
				
	这个层次考查的是必修本
			19个实验和选修本
			5个实验,是最基本的实验能力要求。它需要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通过亲身经历各项实验活动,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实验的思路和步骤
			,要用到的器材的选择、作用和使用方法,以及实验数据的测量和处理方法,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结论的归纳等,都要有一个全面的熟悉。
			
				
		1.2 
		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这个层次的实验能力较第一层次有了明显提高。它要求考生能从课本中的实验中去提炼出一些共同的实验思想,主要包括实验的基本原则和实验设计的基本程序等。掌握实验遵循的两大基本原则:(
			1)设立对照原则。主要有:空白对照、条件对照、相互对照等。(
			2)单一变量原则。实验的基本操作程序:(
			1) 取材,分组,编号;(
			2)单一变量处理;(
			3)适宜条件下培养;(
			4)观察现象,预期结果和结论。
			
				
		1.3
		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科学探究能力是“实验与探究能力”中较高层次的要求,也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最亮点的课程理念之一。在近几年高考中,该层次能力的考查逐步加大力度。这里所说的科学探究能力,主要指对未知答案或不确定答案的问题进行探究,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利用数学方法处理数据;得出合理的结论。
			
				
		1.4 
		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这个层次主要是考查考生对所学生物知识、实验方法的综合运用。考生在审题时,要能在头脑里清醒地呈现出一个该题需要的较为完整、正确的实验方案轮廓,然后与试题提供的方案进行比较,再作出正确的评价和恰当地修改。
			
				
		2
		.我校在高考生物复习过程中,非常注重实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在必修本的学习时,对课本上的实验,我们尽量创造条件安排学生实验。通过动手动脑,亲身经历各项实验活动,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实验要用到的器材的选择、作用和使用方法,设计思路和实验步骤,及数据的测量和处理方法,对现象的观察分析、结论归纳等,都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熟悉。在实验无法开展的情况下,我们尝试把教学参考书后附的实验录像进行剪辑,插入到使用的
			PPT课件中。上课时播放真人做实验的录像,使学生身临其境,教学效果比动画教学要好得多。
			
				
	例如:在学习细胞分裂的内容时,可播放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的有丝分裂的录像;在进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学时,可以在课件中插入“探究生长素类似物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录像;微生物的实验无法开展,因为有的实验需要连续进行若干天,所以可播放大肠杆菌的分离和培养的实验录像,使学生了解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等等。
			
				
		2.2
		在第一轮复习时我们回归课本,对考试说明上规定的实验逐个复习,确保学生掌握其实验原理,方法,操作步骤等。按照实验研究方法和操作技术,我们把实验大体上可分为两类: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如下:
			
				
		I
		必修本实验的分类(考试大纲规定
			19个)
			
				
	验证性实验:生物组织细胞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2个)
			
				      
				
		
			     
		(
			1)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
			2)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使用显微镜的观察实验(
			7个)
			
				
		
			     
		(
			1)观察
			DNA和
			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
			2)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
			3)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
			4)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
			5)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
			6)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
			7)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探究性实验:(
			9个)
			
				
		
			     
		(
			1)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
			2)有关酶催化特点的探究实验
			
				
		
			     
		(
			3)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
			4)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
			5)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
			6)模拟尿糖的检测
			
				
		
			     
		(
			7)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
			8)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
			9)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调查活动(
			1个) 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II
		选修本的实验:(基本上属于探究性实验)
			
				
	微生物的利用
			
				
		
			    
		(
			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
			2)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
			3)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来生产特定产物
			
				
	酶的应用
			
				
		
			    
		(
			1)酶活力测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
			2)酶在洗涤等方面的应用
			
				
	考生通过上表所列实验的系统复习,对这些实验所涉及到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基本操作程序,要熟练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
			
				
	例如,
			2007年重庆卷
			-31(
			3)“为了确认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就是通过提供一个新的情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教科书中“生物组织中还原糖鉴定”的实验方法的熟悉和运用。
			2005年全国卷Ⅱ
			-30(
			1)“请以放置一小段时间的菠菜为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气孔具有开启和关闭的功能…”,则是考查学生能否将教科书中的“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中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材料用具,加以借用。
			
				
		2.3
		在第二轮复习时
			,主要是以专题的形式系统性复习实验。我们根据近几年来高考试题分析了实验题的常见考查方向,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专题
			1、 酶的催化特点的实验探究。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影响酶的催化速率的因素有温度、
			pH,还有底物的浓度、酶的浓度等。该考点在高考中多以坐标图、实验装置图等形式呈现。
			
				
	例
			1(
			2003年上海卷)下图纵轴为酶反应速率,横轴为底物浓度,其中正确表示酶量增加
			1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关系的是
			 (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