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教育制度的改革,一直在摸索中前行着。在2010年的高考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不久前北京大学宣布的自主招生“校长实名推荐制”了。
我们且看此制度的基本内容:经由具有推荐资格的中学校长的推荐,合乎条件的同学可以直接面试,面试合格的在高考录取时,将享受北大降低30分录取的政策。这部分学生将控制在北大计划招生的百分之三以内。
此消息一经公布,马上引起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褒者有之,贬者亦有之。这本是一项直接关系到几十名应届高中毕业生去向的改革,竟然演变成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把北大推到了风口浪尖。
有些往日的改革激进派对此政策退避三舍,一下子以激进派角色变成旧制度的守护者,又高呼起改革的错误来了。“北大过于自信”“校长推荐制会加剧教育不公平”诸如此类担忧不在少数。我们心目中的学子们的天堂,百年名校北大,突然,被推上了台前,成为了闪光灯的焦点。
对此,北大校长表示此举是为了给人才提供更多的机会。跟着媒体的追踪,我们发现,目前已由校长推荐、获得面试资格的学生,多是学科 成绩出类拔萃,参加过多项竞赛的“尖子生”,其中还有个别是因为品学兼优,管理能力强的素质原因入选的。如此一来,这确实拓宽了人才的选拔尺度。但我们同时也发现,北大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中,在公示的39所具有推荐资格的中学里,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这些学校清一色地全都是重点中学,难说公平。
其实, “校长实名推荐制”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国内,复旦大学,上海交大早几年已有尝试,国外更是屡见不鲜,可是,为什么北大的参与引来风波无限?实际上,在中国,改革无论是教育制度还是其它方面,都会受到一定阻力。但实践会给它一个证明,我们不该叶公好龙。北大校长推荐制,确实是改革中一项有力的举动,“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我们应该本着客观的态度,多给它一些支持和建议,少一些苛求,以求完善。
北大做了一次先锋,高考改革势在必行。改革,在风浪中前行。